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议案提案
以构建城市水生态公园方式改善杭州城市抗旱排涝生态环境的建议
时间:2016/12/30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首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全提出,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G20国际峰会,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走下去,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实施新突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环境承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对杭州而言,近年来频发的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集水、蓄水、节水型生态公园,一方面发挥这些生态型公园集水、蓄水的功能,作为城市环境改良的有效工具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近在咫尺的优质环境和休闲养生的重要场所。

  一、杭州水生态公园基本情况

  水生态公园是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而提出的生态理念,它始于上世纪英国伦敦兴建的一系列以城市水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目的的城市生态主题公园。主要形式是在喧闹的城市环境中,以乡土植物和气候适应性好的植被,以及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建营造丰富的溪流、谷地、浅滩湿地及瀑布景观,不仅创造出丰富而清幽的空间,而且形成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让外河道劣Ⅴ类水在缓慢流经湿地系统的过程中,经过科学生态物理措施,净化至Ⅲ类净水,供公园景观补水、绿化、冲洗用水,同时,增加地表蓄水能力,收集雨水,减轻防洪排涝压力。

  目前,杭州的水生态公园按照其建设目的分为保护型、修复型、改善型、综合型四大类。保护型是指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或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通过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来实现其功能的水生态公园,如杭州西溪湿地,就是保护型水生态公园的代表。市委、市政府自2003年开始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5年2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修复型是指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破坏,通过系统的生态手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实现其各项功能的城市生态公园。如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通过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双管齐下”等方式修复,实现了“污水净,鱼凫生,芜乱去,美景出”。改善型是指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一般,没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生境,主要通过改善生境,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来实现其功能的城市生态公园,如下沙金沙湖公园,通过比选优质水源,拦截陆源污染,调整部分河道,补偿现有河网输、排水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对金沙湖湖区水质进行有效控制。综合型是指基础条件比较复杂,包含了以上多种情况,需要采取综合营建手段实现其功能的城市生态公园,如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既保护了西湖水体,又改善了周边自然人文环境。

  随着“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实施,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水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推广,并在近年来成为我国城市民生工程和“美丽城市”建设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杭州水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多、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市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系各种功能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同时,极端气候频繁发生,暴雨强度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这些都会造成内涝和干旱的几率大大增加。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开展,杭州不断完善截污纳管、引水配水、城市管网改造等,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距离水生态文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具体在水的排放、蓄积、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从排放看。一是排水系统滞后,我市排水管道不少都是按十几年前的标准设计建设,管径普遍偏小,而且存在陈旧、老化现象,有些地方淤塞严重,失去了原有的排水功能,一遇暴雨就不能适应排水要求。二是管理不够完善,近年来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但同一地区不同工程项目之间进度互不协调、施工管理不善以及部分单位和居民任意倾倒垃圾等,堵塞、破坏原有下水管道,留下灾情隐患。

  2.从蓄积看。一是滞洪湿地减少,杭州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多,原有的众多湿地、水田消失,变成了城市新区,导致滞留容量减少,径流量增加。二是公园水系失能,杭州市内各处小型公园水系各自独立,互不贯通,对于缓冲径流、改善水质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公园绿地集水、蓄水、自净的生态功能潜力基本没有得到挖掘,形成不了巨大的水吞吐能力,更谈不上净化城市水环境。

  3.从利用看。一是雨水直接排放,暴雨期间雨水不能得到蓄积,直接排入城市雨污管道,城市雨污管道荷载加重。二是灌溉浪费严重,城市绿化植物的水源补充绝大部分靠宝贵的自来水和雨水,尤其是抗旱期间,目前杭州城区166.4平方公里绿地面积更是消耗大量自来水资源。

  三、加强水生态公园建设的建议

  绿水青山是杭州最大的财富和标志,在新一轮建设中,坚持环境立市、绿色发展,实现绿富美有机统一是杭州的根本追求。要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除了改建城市的排水管网,增大泄水能力,还需要从保护水环境入手进行生态化治理,充分利用公园的生态属性,改造、修建公园集水蓄水系统,在洪水期间增加蓄水能力,加快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排涝、抗旱、净水的作用。

  1.政府主导,完善规划布局。水生态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国土、水利等方方面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规划设计。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除了对排水设施要提高标准,还要按照不同的环境条件,加大水生态公园的规划,增加绿化面积,建设地下积水系统,增加水系的调节系统。各相关部门也要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

  2.科学城建,减少城市内涝。对内涝严重区域,应充分吸收国内外经验,逐步建立由地下集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一是要减少硬化面积,区域绿化带、人行道、小区等采用透水性材料,使雨水渗入到地下汇集后流入就近公园或绿地的地下集水池,增加径流能力,减少内涝。二是要建设地下大型集水系统,通过设于道路、公园、大型广场边缘的雨水口,收集道路、公园、大型广场的雨水,汇集至路面下的雨水管道,最后汇入集水池。超过集水系统极限量的雨水自动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夏秋季绿化养护用水必须全部利用集水系统中的中水。

  3.新旧结合,建设生态公园。一是在建设新建小区时,强制要求开发商建设雨洪利用设施,实行“就地滞洪蓄水”。雨洪利用设施包括建筑物屋顶硬化、透水路面、雨水收集管网、地井等汇流设施、河塘水系和蓄水池组成的储水设施以及乔、灌、草地被植物和水、湿生植物。储存的雨水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马桶。对于不建设雨洪利用设施的小区,应交纳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二是利用周边水系条件和废弃工业区兴建大型水生态公园。如在老旧工业企业较多的拱墅区,废弃厂房众多,水网丰富,厂房周边大都是新兴的小区群落和商业区。可以尝试将这些废弃厂区改造成与水生态净化、景观园林完美结合的综合性水生态公园,不但美化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对减少城市内涝具有良好作用。

  4.挖掘潜力,丰富公园功能。一是将老旧公园改造成为水生态公园,充分利用杭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典范,转变现有城市公园的单一景观功能,连通河道、引入活水,设置净水体系,通过水生态净化、地表覆盖、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构建、旧物改造等措施,对水质加以净化,使之成为具有优美景观环境和宜人活动场所的公园,净化后的水则可用于养护绿地苗木或者排回河道,改善河道水质。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意识。水生态公园是一个新兴事物,也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层面较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在西溪湿地、西湖等成功经验上,汲取先进经验,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升我市的水环境治理水平,为共建共享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