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议案提案
加大网络数据贯通力度推进智慧政务应用的建议
时间:2017/4/17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当前政府治理正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是政务供给方式相对滞后,迫切需要以创新手段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浙江简政放权再提速,“办事最多跑一次”催逼“放管服”。杭州要在“后峰会,前亚运”时间内走在前列,必须把握未来的政务服务方向,以“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高速运转,为杭州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在片区应用再创发展新动能。由此,如何加大网络数据贯通力度,成为推进智慧政务应用的突破口,也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基本现状——开放型发展释放政策集成优势

  近年来,杭州市以“数字杭州”为引领,加速信息网络数据贯通,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应用,其驱动力既来自于外部的影响,也源于自身变革的需要。

  1.增强群众获得感打造终极目标。杭州智慧政务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其设计起点是要打通移动政务的“最后一公里”。群众需要综合解决方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这个“终端”,关键是政府后台让数据动起来、跑起来,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让城市变得充满智慧,让生活更加便捷,让工作更加高效。

  2.“办事最多跑一次”引发理念革命。车俊省长在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蕴含政府服务基本要求、底线思维,落实的是政务服务要依照“互联网+”思维少跑或不跑。G20杭州峰会的华幕圆满落下,杭州开启世界名城新征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和国内区域竞争压力,坚持“能简则简、应放则放、该改则改”的信心和决心,秉承“综合进件”“并联审批”等好的做法,积极把智慧政务应用等方面发展放到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考量,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简政放权。

  3.互联网+思维重塑智慧政务服务。“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杭州要与时俱进,积极以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和定位“政务”,防止商业互联网应用“一俊遮百丑”,看不到互联网+政务应用杭州在全国先进城市队列中的压力与挑战,有效推进智慧政务向纵深发展。

  4.借力大数据技术提供根本保障。杭州以“数字杭州”为核心概念的架构下,积极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创新,促使政府实现部门间数据归集、共享,目前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智慧政务管理体系和统一的“两网一平台(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也积极开展云上部署,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惠民公共服务正在全面开展。

  5.“四端”政务服务模式成为重要手段。杭州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是一个覆盖杭州的网上“政务超市”,可以“一站式”网上办理全市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还创造性地提出“实体大厅端、电脑PC端、自助服务端、口袋移动端”“四端”政务服务新模式,开启了“一窗集约服务、一网错时通办、一号快捷呼叫”“三个一”服务新征程,“四端”服务成为后峰会时代政务服务中国方案的杭州鲜活样本。

  二、主要问题——大数据贯通遭遇信息孤岛瓶颈

  由于缺乏信息共享相关规定、条条块块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加之出于信息安全、担心泄露等考虑,我市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1.“数字杭州”整体框架尚需完善。杭州市智慧政务统筹规划不够完善,总体工作目标的考虑全局性、整体性不足,发展路径一定程度上呈碎片化,建设方式主要以项目为中心推进,“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尚未成型,尚需扩展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的覆盖面,加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的效率。

  2.部门条块分割和技术壁垒尚未打破。我市智慧政务的工作联动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尚需完善,各个职能部门数据彼此分散、不公开、不透明,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数据基本上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加之部分单位业务流程存在交叉重叠,无法对数据关联产生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利用。

  3.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尚需健全。我市智慧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滞后,各部门信息化系统间的数据架构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内容不完全一致,数据格式相对不统一,甚至具有矛盾性,无法跨部门进行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使得信息孤岛成为阻碍资源整合的最大障碍。

  4.线上线下服务“两张皮”尚需融合。公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正朝着实用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再满足于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等传统在线办事服务,而是更希望有全流程的在线申报、办事进度查询、结果查询、在线咨询投诉等,目前我市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大厅或实际办事部门服务尚未实现实时无缝对接。

  5.供给侧主导的服务升级体验尚需挖潜。由于难以摆脱供给侧主导的思维定势,部分智慧政务服务只是简单堆砌服务资源,未能真正与公众实际需求相结合,加之智慧政务实力过硬的集成商和建设运营主体大多为外资公司,本土智慧政务集成商优势不明显,智慧政务应用的潜力和开发价值有待全面释放。

  三、对策建议——便利化服务乐享多彩智慧生活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须创新思维、模式和手段,加大网络数据贯通力度,让政务服务摆脱时空限制,实现从“面对面”向“键对键”、“人机交融”、“机器换人”等现代政务服务新跨越。

  1.建立高规格协调推进机构。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抓紧成立市智慧政务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由市政府办、市编办、市审管办、市电子政务办和市级机关涉及审批和“服务清单”各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智慧政务项目建设和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网络整合、数据贯通、投资运维等重大问题,形成牵头部门抓总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2.加快建设杭州大数据中心。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加强对政府各部门数据的国家统筹管理,建立杭州一级数据市场,掌握未来重要的战略。力争到2017年底前,建成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健全智慧城市的“大脑”,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市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各部门数据汇集和集中,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夯实“一点登录,多点互联”基础。资源和空间地置基础信息库,以及各类归库,稳步推进公共数据源开放,优先推动民生等领域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

  3.率先开发杭州“市民之窗”。建议按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发建设杭州“市民之窗”申报应用终端,实现市民和法人办事的身份登录、查询查阅、扫描上传、下载打印、费用支付、在线评价等功能,实现网上办事一个终端窗口即可访问杭州。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和各部门自建网络平台,持续深化“实体大厅端、电脑PC端、自助服务端、口袋移动端”“四端”服务,加快在市、区县(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大厅和机场、码头、商场等人流集聚布局,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出村”政务服务。

  4.探索市场化项目建设新路。加大政府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投入,合理安排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日常运维等必要经费。完善“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市场主体、多端运用、有序竞争”的智慧终端开发建设体系。探索智慧应用终端开发建设运维市场化道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合作等新模式,引入民间资本,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有效推动大数据资源集约化使用,降低政务服务边际成本,打造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建设杭州样本。

  5.打造复合型专业技术队伍。建议实施更加宽松的政策,加大政府大数据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开通家属就业、子女入学、落户等绿色通道。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实施首席信息官制(CTO),留住高端政府信息化人才。深入实施杭州市全球引才“521”和“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面向全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人才。推动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定向培养,多渠道培养互联网技术精英人才。加强对全市智慧政务建设工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与机制,努力培养一支代表政府利益、擅长工程管理、通晓智慧业务、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化智慧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