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议案提案
关于发展杭州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时间:2011/2/15

  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将生态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两个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通过创意理念和技术手段,依托产业运营模式,以实现自然生态价值、文化创意内涵、市场经济效果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效益最优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在新形势下,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挖掘生态资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互融互动;对于建设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农工党杭州市委会组织党员对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1、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升级产业,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重力量来创新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要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2、融合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相对于“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杭州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尝试以各种形式挖掘开发各种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出了竹木文化产品、丝绸文化产品、茶文化产品、湿地文化产品等等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良渚基地、千岛湖姜家风情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等等,开启了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的实践。
  3、弘扬生态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往工业化、规模化的布局和思维,一方面造成生态资源的破坏和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原生态的人文环境,使得鲜活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逐渐丧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强化以自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多元目标取代单一的经济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的发展,提升人居生活品质;通过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的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4、实现城乡互融互动,推进城乡统筹。我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农村,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使得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着力要思考的问题。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使其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拉长农业产业链、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大有可为。尤其对拉动农村消费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的科技培训、农村的职业教育以及农民的素质培训提升到新的层面,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型农民的培育,以新型农民的培育推动现代农业尤其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村发展和统筹城乡夯实基础。
  二、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各级政府对于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些地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没有把重心放在创意与创新上,注重的仍是生态物质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生态文化产品缺少较高的精神附加值。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则又缺乏对本地区生态文化的认识、理解与把握,其文化产品严重缺乏本地区的特色。
  2、产业融合不够。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多层次。但目前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的实践大多还停留在单一层次中,真正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3、地区发展不均衡。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文化产业的融合,由于我市不同地区这两种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导致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滨江区、余杭区、临安市等地在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全市总体布局和发展不平衡。
  4、专业人才缺乏。与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国际大都市和北京、上海等国内创意产业领先地区相比,我市整体的文化创意人才相对缺乏。而与其他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同的是,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不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生态文化创意最有利的地方也往往在较偏远的郊县地带,尤其是那些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是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或渔村。如何吸引高层次的创意型人才去这些地区进行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是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须着力探讨和解决的一道关键性难题。
  5、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相对于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等重点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远未发展和完善,无法满足生态文化创意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集散、人才培训、成果转化、评估交易、风险投资等方面的需求。
  6、体制束缚较为严重。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领域十分宽泛,涉及农业、宣传、发改、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技、工商、信息、城建等众多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还比较少,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三、发展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产业规划引导。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各地要合理选择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对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与培育。要以各地区生态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为核心,吸收各类相关的文化创意服务产业进入,创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以实现各地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和产业规模效应,充分释放出各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实现我市生态文化产业的整体协同发展。
  2、出台指导意见并制订鼓励政策。尽快出台《杭州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明确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与范畴,提出我市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途径、重点鼓励和支持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类型,以及具体的鼓励措施。可参照《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特殊性,制定鼓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3、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项目推介、商业经济、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方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4、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一是培养生态文化创意人才。依托中国美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加强与创意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网络。二是创造良好引才环境。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如其他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样,关键性的因素仍然是创意人才的吸引、培养与集聚。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件,吸引城市的文化创意类高层次人才去边远的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地区进行短期的创意和创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则可采用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短期蹲点开发。三是深化文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为调动多方经济力量参与落后地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为生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落后地区的创意人才吸引得来,留得住,真正为这些地区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5、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生态文化创意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用足用好专项资金,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态文化创意项目,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同时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生态文化创意投入机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注:该调研报告在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作书面发言。执笔人:华丽)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