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议案提案
议案提案
关于进一步统筹杭州城乡文化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1/2/15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协调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若干意见 》等政策,促使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同时,我市城乡文化在文化政策、文化投入、文化设施、文化产品供给及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并没有完全实现协调发展,尚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仍然不相适应,城乡差距格局已成为摆在杭州面前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2009年,临安、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占据全市版图超过80%、占据全市人口近40%的县市,其生产总值只占全市的20%,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市的12.9%。文化差距同样很大,2009年,五县(市)的公共文化事业费只占全市的21.46%。因此,统筹杭州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市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一、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基于传统的城市优先发展政策,城市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公共财政提供,而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则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政府只给予适当补助,使得我市文化投入类别、区域不平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以及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公共文化设施,大多集中在城市里,部分农村至今只有少量条件简陋的公共文化设施。2010年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显示,临安、桐庐、淳安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分别排13位、11位和12位;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指数,临安、桐庐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分别排13位、12位。
2、城乡文化投入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主导着公共财政资源分配格局,政府投入重城轻乡,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城乡差别很大。2010年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显示,五城区与五县市的文化投入比为3.66:1,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59.40元和34.91元,差距比较明显。
3、城乡文化消费水平不平衡。据2009年对杭州农村文化消费调查显示,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68%的农户不订阅报刊杂志,43%的农民没有看报、读书的习惯,57%的农民从不参加文体活动,62%的农民几乎长年足不出户。此外,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一些受访农民每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98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下。
4、城乡文化资源利用率不平衡。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文化设施或资源质量较差、新颖性不够或不合农民群众口味,难以激发起农民群众体验和利用这些文化设施的兴趣。再加上部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权利意识、服务意识及管理经验,造成了农村文化资源利用率极低。据统计,乡镇文化站的年平均接待群众为2095人次,文化站图书的借阅率普遍较低,甚至一些“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其设施也被挪做它用。至于一般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其利用率大多更低。许多群众反映,当地乡镇文化站或村级文化活动室开放不多,他们很少光顾。
5、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低端,与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总量偏小、档次不高、亮点不多、市场主体发育不足、消费不旺,甚至完整意义上的文化市场都不健全。二是各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如果不能抓住当前的机遇,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市场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四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文化产业,助推城乡统筹协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城乡居民多样的文化需求,而且能解决好农民的角色转换,安置好他们的就业,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我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农村,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使得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政府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在了解当地文化积累和底蕴的前提下,重点扶持和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实施“一村一品”的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找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突破口,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走符合当地特色文化和环保理念的文化产业之路,政府可以牵线搭桥推动资源和资本的有效对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入动力。对于文化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如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良渚基地、千岛湖姜家风情文化创意基地等等,其发展趋势重在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要在政府和学界、产业界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在政策鼓励引导下推动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创意含量,拉长产业链条,使其走出区域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
2、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要紧紧围绕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以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基础,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具体做好五大统筹:一要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以建设“十五分钟文化圈”为目标,完善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影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二要统筹城乡电影事业发展。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加快县(市)影剧院建设和中心镇电影院建设,确保实现农村每村每月看一场以上电影的目标。三要统筹城乡公共图书服务。完善图书信息“一证通”基层服务点建设,发展农家书屋,形成完备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四要统筹城乡广播电视的发展。巩固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兴农工程、广电低保工程和对农节目服务工程。五要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以建设杭州数字图书馆为平台,建立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配送服务机制,积极扶持县市文艺院团和民营文艺院团,繁荣农村文艺创作。
3、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对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领导,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领导小组,为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对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市场培育、文化经费投入、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力争在非公资本投资文化的准入政策、文化设施用地政策、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考核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健全有利于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
4、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确保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保证区、镇街、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乡村文化活动设施,经营文化娱乐场所。通过拓展文化发展的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5、抓好督促检查,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围绕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培育等方面,科学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纳入对相关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切实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加强乡镇、村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文化执法队伍也要向乡镇延伸,农村文化一方面要繁荣,另一方面要规范,避免低俗文化包括黑网吧向农村转移。

(该调研报告在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作书面发言。执笔人:华丽)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