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3/4/7

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我市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阵地设施不断改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素质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我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设施不够、队伍不强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既是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一、当前我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基于传统的城市优先发展政策,城市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由公共财政提供保障,而公共财政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则相对薄弱,使得杭州城乡文化投入类别、区域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以及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公共文化设施,大多集中在城市里,部分农村至今只有少量条件简陋的公共文化设施。据2011年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显示,淳安、临安、建德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分别排13位、10位和9位。以综合博物馆建设为例,目前,五县(市)中除了桐庐县已建一座综合博物馆外,富阳、淳安、建德、临安等四县(市)至今没有本地的综合性博物馆。事实上,五区、县(市)通过地下考古挖掘获得各级各类文物颇多,也亟待建设博物馆为这些文物安家。
   2、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主导着公共财政资源分配格局,政府投入重城轻乡,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城乡差别较大,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据2011年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显示,杭州主城区与五县市的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82.68元和57.67元,差距比较明显;淳安县和建德市的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仅为0.73%和0.82%,而余杭区、拱墅区等城区的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2.57%和2.23%。
   3、文化消费内容相对单一。 在消费内容和结构上,市民比农民更为丰富和合理。据一项对杭州农村文化消费的调查显示,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参与麻将和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68%的农户不订阅报刊杂志,43%的农民没有看报、读书的习惯,57%的农民从不参加文体活动,62%的农民几乎很少外出。此外,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一些受访农民每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98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下。
    4、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总体上看,杭州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较高的主要是电视、广播、篮球场、健身苑、健身点及其他各类文化广场等。由于空间布局不合理,缺乏专职文化管理员,开放时间不科学(照搬工作日开放、周末和晚上关门的规则),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与村两委办公室分开、给群众带来心理障碍或行为不便等原因,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等综合性文化设施利用率并不很高。据统计,乡镇文化站的年平均接待群众为2095人次,文化站图书的借阅率普遍较低。据调查显示,杭州全市真正人气较旺、老百姓欢迎的乡镇文化站只有余杭塘栖镇、仁和镇,建德梅城镇等20个左右的乡镇文化站,占比仅为10%;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有名无实,或大门紧密,或门可罗雀,一些“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的设施甚至被挪做它用。
   5、消极文化现象蔓延。总的来说,当前我市城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健康。但是,在一些乡镇的剧场和影院里,还是有各种打着合法招牌的演出团体,上演一些格调低下的节目,甚至于用色情引诱观众。2011年4月1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群众反映的浙江多地文化场所存在色情表演现象予以曝光,包括杭州萧山国际俱乐部、临安剧院在内的多家娱乐场所,均有表演者穿着带网眼的内裤进行挑逗性裸露色情表演,表演内容低俗不堪。此外,迷信、赌博以及炫耀性消费、黄色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也不同乐观。
   二、统筹推进我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到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全局之中,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倾斜力度,确保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并逐年增加,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基层延伸覆盖。建立对口帮扶机制,鼓励主城区的文化单位结对农村,开展流动服务、网点服务,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要不断拓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实行多渠道集资兴办农村文化:鼓励乡镇企业、社会各界以及个人投资兴建乡村文化活动设施,经营文化娱乐场所,赞助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开辟国债、彩票等渠道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2、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一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结合本地人口数量、设施规模等实际情况,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制度,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解决“有物没人”这一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尤其要普遍实行周末和晚上开放制度,确保乡镇文化站时时有人在、随时进得来,定期开展群众满意不满意评价活动,吸纳群众建议,提高乡镇文化站服务水平。二要统筹城乡电影事业发展。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加快县(市)影剧院建设和中心镇电影院建设,确保实现农村每村每月看一场以上电影的目标。三要统筹城乡公共图书服务。完善图书信息“一证通”基层服务点建设,发展农家书屋,形成完备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四要统筹城乡广播电视的发展。巩固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兴农工程、广电低保工程和对农节目服务工程。五要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以建设杭州数字图书馆为平台,建立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配送服务机制,积极扶持县市文艺院团和民营文艺院团,繁荣农村文艺创作。
   3、充分挖掘农村现有文化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内容。目前,杭州农村文化资源主要有节日文化(又称节庆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分布在农村山水风光、自然或历史文化遗产、生态园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一部分也在农村。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各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结合传统的民俗节日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于文化基础较好的区域,如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良渚基地、千岛湖姜家风情文化创意基地等,要着重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使其走出区域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要注重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反馈和评估,形成以农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模式,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同时,城市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主动在郊县寻找突破口,开辟新的文化市场,通过由城市到集镇再到乡镇的梯次辐射过程,带动整个农村文化有序发展。
   4、加强民间艺人的保护和培养,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民间艺术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间艺人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近几年,由于保护不当等原因部分乡村民间艺术近于失传。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农村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组织力量将民间艺人的绝技整理留传下来,使那些有民间特色、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技艺发扬光大,不但能走进城市还可以走出国门。
   5、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道德宣传,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通过科教电影、宣传橱窗、农业科技电视频道、宣传小册子等多种渠道,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科普工作;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乡镇成人教育,积极开展农业专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继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技术培训和创业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科普员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普遍建立“专家+大学生村官+基地+农户”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农村基层宣讲及民间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和鼓励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到农村基层面对面地向农民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重要性。鼓励基层农民群众自觉自发地开展各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活动,例如,村庄老年人协会对家庭矛盾的调解,村委会对村民美德行为的记录和表彰,农民自发建立的各类道德基金、自主开展的民间道德奖励活动,等等。如湖州市德清县农民设立孝敬父母等奖项,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民风的改善,就是民间道德实践活动及其显著成效的突出典型。(注:该调研报告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作大会发言。初稿执笔人:华丽)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