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党员作品
党员作品
难忘的课堂,沉甸甸的收获——参加2015年全国台联处级干部暨优秀中青年台胞培训班心得体会
时间:2015/8/19

沈小英

 

  4月15日至4月28日,全国台联机关处级干部暨全国优秀台胞培训班,在福建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举办,我有幸参加。期间,先后聆听了十余堂课,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统战理论、外交领域、依法治国理论等等。授课教授个个知识渊博,其高屋建瓴,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讲解,不时博得学员们的喝采与掌声。还有现场教学、小组讨论、联欢活动等,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有张有弛,一切的一切,让我难以忘怀,也深感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培训学习,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中国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教授们用权威的资料进行系统论证,使我对此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印象更为深刻。我深信一个法制健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中国,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印象最深的课程是闽台文化系列及台情研究报告等系列授课,使我对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台湾地域文化的起源,与大陆闽南文化的传承关系等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进而对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共同家园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闽南文化是台湾文化的重要来源。
  台湾的两千三百多万人口中,闽南人约占了百分之七十,客家人占百分之十七,外省人占百分之十二,余下的是丰富多彩的台湾原住民,约占百分之二.二八,因而了解台湾有必要先了解闽南。台湾岛内的主流社会文化,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开发历程、基层社会乡族组织、方言结构、祭祖、宗教与民间信仰、民间风尚、草根艺术,乃至学校教育、儒学教化、民族国家认同等等层面,几乎都是从福建南部沿海的漳州、泉州、厦门等地的闽南传承而来。
  从明朝末年始,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移民、军事移民,或由于战乱,迫于生计,汉人陆续或自发或偷渡移民台湾,引进耕牛和甘蔗,开垦土地,种植水稻,还种植烟草、大麻、棉花、生姜等经济作物。其中,极大多数是福建闽南人。
  两岸人民所遵循的“儒、释、道”依然一致。台湾对宗教信仰十分虔诚,全省宫庙寺院教堂,有近万座,所谓“百米一宫,千米一庙”,本土宗教与神灵信仰与大陆同根同源,尤其与闽南有高度的传承关系。除了三山国王从广东传入,开台圣王、有应公、大众爷为台湾土生土长的神灵外,其余十六名均是随移民从福建传入台湾:
  如天上圣母、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开漳圣王、广泽尊王、王爷(“桑梓神”)。
    另有释迦牟尼、观音、玄天上帝、神农、福德正神、三官、玉皇大帝、 文昌帝君、城隍、中坛元帅等等。
  我们在现场教学时,曾去了漳浦的“青礁慈济宫”和“白礁石慈济宫”等地,对照台湾的宫寺图片,简直分不出哪是此哪是彼,各宗教建筑形制也与大陆的极其类似。大陆移民台湾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先后只有数百年的历史,因而,大多有清晰的迁徙脉络和行动轨迹,有些还有族谱可以对接。如《金门薛氏宗谱》透露出金门与厦大的关系,台中的林氏宗庙与福建省的渊缘。台湾宜兰的游氏是个大族,族谱溯源,在福建的诏安修篆镇埔平村,找到游氏祖祠——东升堂,而与之对接的祖祠是宜兰的东兴堂。在漳浦,还完整地保留着“连氏宗祠”……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外来文化难以在台湾人民心中生根。
  台湾先后历经了荷兰和日本数十上百年的殖民统治,又历经了数十年国共双方的军事对峙和白色恐怖,“两岸”设置了防守严密的重重藩篱。数百年来由于台湾海峡的天然地理阻隔,受外来文化“去中国化”“皇民化”的强权灌输和奴化教育影响,“两岸”文化、理念与生活习惯等差异拉大。尽管如此,根植在台湾民众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基因,也就是中国大陆基因,并没有因此发生突变。
  现场教学场所中,我们参观了坐落于历史名城泉州市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该馆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地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历史事实。
  人生路漫漫,学习伴终身,走出培训课堂后,我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实践,以利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培训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去,特别是要用宏观思维和理论,指导参政议政实践,紧密地围绕党和政府的大局构想、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努力做到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还要密切关注台情,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台情,力争为对台工作献计出力。(作者系余杭区总支部党员)

用户评论: 共有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留言: 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发表。